【置顶】生命科学学院承担的杂粮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启动

5月9日,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陈惠教授主持的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粮油作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课题五“荞麦等杂粮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与保护”课题启动会在成都校区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项目负责人杨庆文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四川农业大学财务处处长白梅、科技处副处长杜俊波、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丁春邦和副院长刘江,以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和相关研究人员共50余人参会。会议由课题负责人陈惠教授主持。

刘登才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项目牵头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学校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并对课题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四川荞麦资源丰富,特别是凉山州具有独特的苦荞文化,该课题的开展顺应了“大食物观”的需求,对杂粮作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处白梅处长和科技处杜俊波副处长,分别从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方面对项目实施提出了要求。

陈惠教授就课题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和财务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全面汇报,并对重要时间节点、考核指标进行了安排和说明。随后4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对各自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前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

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杨庆文研究员总结指出,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荞麦研究团队在荞麦资源的收集、遗传学评价和新种鉴定、苦荞黄酮代谢网络及其调控和苦荞种子开裂分子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力,相信在校院支持和团队努力下,该课题有望获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据了解,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基础条件。其中野生近缘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孕育了丰富的优良基因,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营养健康的战略性资源。由于人为干预、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影响,主要粮油作物珍稀、特有的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这些资源一旦丧失,其携带的优良基因也将随之永久消失,亟需抢救性保护,为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储备丰富的基因资源。

该课题是生命科学学院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从课题的申报到获批,都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课题团队在人员组成、任务分解和实施方案方面做了精心准备和谋划,力求在荞麦生物学基础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校网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67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