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1956年,四川农业大学从成都迁往二郎山下、青衣江畔的一个川西小镇。那时,整个学校除了原西康省政府的几栋简陋办公楼房外,就是一批热血沸腾的教师。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能办好内一所大学吗?能!几代川农人怀着兴农报国、振兴中华之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默默耕耘在农业科教的第一线,为中国农业发展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数代川农人的薪火传承和不懈努力,形成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再看今朝,无论是即将踏上创业征程的奋斗,还是熬夜苦读的艰辛,亦或是和朋友欢声笑语的身影……无论是踌躇满志还是遗憾惋惜,在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一点一点写下自己的川农故事,今后我们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临行前请务必带上川农大精神,让它指引我们续写好属于我们的人生故事吧!
牢记“爱国敬业”。不变初心,方得始终。川农大作为一所百年高校,在祖国需要之时,弃都市繁华,研荒野农耕;在祖国发展之时,合“三农”机制,助改革创新。靠的,就是代代川农人一腔对党和国家赤胆忠诚的报国之志,如今的川农早已不局限于农业,我们也将去到各行各业,但无论我们去到何方,都要牢记这份“爱国敬业”的初心。
恪守“艰苦奋斗”。磨砺出剑锋,苦寒得梅香。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青年要发扬党永久奋斗的传统”“奋斗的人生最幸福”,川农大也不断告诫艰苦奋斗才是人间正道。艰苦奋斗并非指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的坚持下去,而是能够品的贫寒艰苦的乐趣,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被外物所诱惑,一心一意搞奋斗事业!
铭记“团结拼搏”。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芦山地震爆发后,我校师生体现了团结一致的精神,众志成城,共克难关,校区近两万余师生无一死亡!伤者也及时得到了救助与照顾。青年志愿者们迅速组织行动,参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达11000余人次,当雅安血库告急时,数百名青年志愿者紧急前往献血,为抢救伤员献出一份“救命血”。我无缘得见当时现场,但后来在一份校报上的所见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位同学名叫“钟明杰”,被誉为“有担当的大学生”,他带着自己公司员工,花光了自己辛苦创业两年所得全部积蓄带来了一份一份的抗震物资,他对于自己能为母校,为灾区做出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感到十分开心和自豪。他回顾自己创业者两年感慨颇多,创业路慢慢公司从只有他一个人发展成二十余人,途径几番波折,才慢慢顽强的站立起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当时也只是一名大三学生。而这样的人物在整个川农也只是点点繁星之一。在那一代代川农学子榜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舍个人之利而救国家之急,看到了团结拼搏,大爱无疆!
坚守“求实创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通变则驰而不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高校,一个人的重要指标。创新从何而来?母校告诉你,“创新”从“求实”中来,求实是态度和前提,创新是方向和手段。只有秉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态度,去逐一了解所在领域的发展状况,才能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创新,怎么才算创新。
“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犹如一座丰碑高高耸立在学校发展的前沿,它不仅记载和镌刻着川农大百余年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和成就,还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引领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川农人,在追求真理,造福社会的征途上做出更大的贡献,铭记这十六字箴言,我们人生之路必将充满奇迹,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