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生科人的故事】杨沛峥:心有所向,所向披靡

人物介绍:杨沛峥,中共党员,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曾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现已保送至南京大学。

因为对生物学的挚爱,杨沛峥大一时就决定要读研。从专业负责人那里了解了学校的有关保研信息后,她开始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扎实理论基础,杨沛峥和两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建了一个三人学习团队,每天邀约去图书馆学习到闭馆。虽然有了小伙伴的相互监督,但是偶尔也会有学不下去的时候,比如遇到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这些内容较多的专业课。这种时候,她对着老师上课用的PPT,至少会把书细看三遍,一点点攻克知识点。在考试前一个月,杨沛峥还会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每一科要考的科目总结一份复习提纲,确保在高强度的考试周也能有条不紊地复习。

为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杨沛峥刚入学两个月,就申请加入了学院黄燕老师所在的植物分子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做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的实验。虽然最开始都是重复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但她并没有感到枯燥,反而在每天的重复中发现不同问题,找到每个实验的意义和价值。在一点一滴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她还渐渐发现如果将科学研究比作高楼大厦,重复的这些实验就好像是盖起这座高楼的一块块看似相同的砖瓦,不起眼,却不可或缺。

杨沛峥曾带领团队以实验项目《拟南芥抗病因子At2g37150的基因克隆与生物学功能鉴定》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第一次参加比赛,各方面经验都不足。于是,她和团队成员一起反复研读通知中每一项要求,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选择适合的参赛题目。确定好题目后,背景知识及实验设计部分还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于是写项目申报书时,杨沛峥和其他成员又将大量时间花在了阅读文献上,通过借鉴前人对实验的设计以及总结文章中实验逻辑,他们反复修改,终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申报书。决赛答辩展示前,他们又反复排练了数次,还假想了各种评委可能提的问题。努力之下,他们的项目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有了上次的经验,后来她又带领一支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他们选择了《一种简便的植物DNA提取方法及其利用》作为参赛题目。为了验证这种创新性实验方法,他们跑遍了学院所有的实验室,尽可能多地搜集到各种不同的植物材料。然后又对每个实验条件都进行反复摸索——材料前期处理、提取时浸泡时间、PCR的退火温度等各种细节都不放过,最终成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项目也成功取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在学习之余,杨沛峥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文体社团活动。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班长、班主任助理,她都勇敢去尝试。在学生工作之初,她经常熬夜,饮食也不规律,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有段时间背部莫名出现一处毛囊炎,痛到睡不着觉。后来身体恢复后,她却并没有辞去学生工作,而是试着加强时间管理,提高质效。经过认真思考和总结,使她在后面的学生工作中变得游刃有余,因此也收获了老师和身边同学的真挚友谊。

大二时,杨沛峥在室友带领下参加了大学生艺术团阮声部,后来学校举办的“欢磬”汇报表演、“夜乐”器乐专场演出都有她的身影。2017年3月,她参加雅安市飞机坝社区社工站“四点半课堂”。在这里,她慢慢激发了一个社区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使他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同年4月,她又参加生命科学学院“生之绿”公益课堂,结合所学给雅安市第八小学的孩子们普及有关水体污染的环保知识。课后,孩子们送给她手工折的小纸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沛峥通过奋斗和努力,如今成功保送到南京大学学习生物制药。成功保研后,她没有丝毫懈怠。大四上学期结课后,她主动联系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提前进入实验室,为即将要开始的研究生学习做好准备。

这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生科人杨沛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