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10点,2020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迎来新学期第一堂《基因工程》课程,生命科学学院特邀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副总裁庞洁博士为同学们带来题为《生物育种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学术报告。庞博士将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三大生物育种的核心技术研究进展、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引入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基因工程》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授课现场师生积极互动、讨论激烈。这是生命科学学院实施科教融合、学术育人计划的一个生动片段。
凝聚共识,建章立制,切实提升本科课程质量
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促进科教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科学学院依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四川农业大学《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1338行动”)》、《一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了《生命科学类科教融合型一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衔接此前施行的《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学院将科研团队建设与本科课程建设紧密结合,着力以学科优势为引领,切实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学院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任组长,各科研团队负责人、系室主任任成员的科教融合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院科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从每个科研团队中遴选出1门最具团队特色、最有学术水平的本科课程,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建设,将竞争性科教项目优先向科教融合型一流课程授课教师倾斜。
紧跟形势,瞄准需求,扎实推进一流专业课程建设
生命科学学院要求全院教师紧跟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督促老师们优化重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优势特色,做到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衔接,前沿科研内容贯穿教育教学过程;鼓励老师们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应用性研究,注意提炼形成教改论文和教学成果。搭建“教学—科研—学习—实践”四位一体架构,构建师生合作研究学习共同体,使学生早学研究方法、早进入科研团队、早进研究课题,实现研究式教学与探索式学习的有机互动。同时,瞄准国家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三生”专业培养目标,聚焦提升内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创新能力,着力打造“金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我院现有国家/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课程6门。
科教深度融合,创新创业衔接,培养生物科学拔尖学生
生命科学学院创新成立“治学委员会”,联合教学督导组专项督查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授课教师将前沿科学研究迅速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学术素养的培养。同时,充分依托“国家级-省级-校级”生命科学类各大赛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科研兴趣项目、创新创业项目、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全面衔接。在校园内设立多个“常态化学术报告”公告栏,包括科研团队例行组会、研究生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答辩等在内的所有学术活动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不断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此外,学院充分挖掘畜牧学、作物学等优势学科师资优势和科研资源,邀请优势学科常驻雅安校区的教师担任本科毕业指导教师,拓展本科人才培养资源。2022年底,举全校之力,由生命科学学院牵头申报了“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目标即是依托“双一流”农业院校优势,全面科教融合,培养农业生物学领域具有持久竞争力和超前引领力的高级学术型拔尖人才。
学院将持续深化改革,围绕学科学术发展目标、一流专业/课程建设任务,依托学科优势,狠抓科研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积极推动生物学基础研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质量开启新时代“农科特色、生科夯基、稼穑情怀”的本科人才培养新征程。